《孔乙己》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教学重点] 1、分析孔乙己人物性格和其形象意义。 2、掌握小说主题。[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课时布置]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其中他自身最喜爱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狂。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土壤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容,这样就有可能发生新的孔乙己。要挽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二十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比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考虑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同学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片断,说说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⑴ 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⑵ 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⑶ 孔乙己为偷书作辩白;⑷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⑸ 孔乙己给小小朋友们分茴香豆;⑹ 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四、问题研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1、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⑴ 可笑的性格、孤独的人生、严酷的命运。① 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示: 多媒体显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间或偷窃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