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判分析论文 关键词:媒介批判媒介文化媒介讨论 [摘要]: 十几年来,中国内地的媒介批判对中国媒介自身进展、相关学术讨论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引领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同时存在不少问题,如呈现出“无语”、“无理”、“无力”的状态。未来的媒介批判讨论若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加强“中外结合”、“内外结合”、“事理结合”。 1996 年初,《现代传播》——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了中国内地首次媒介理论批判研讨会,共刊登发表了 6 篇文章,介绍了媒介批判的起源、定义、特性、职责、理念、方法等。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媒介批判的进展,我们注意到:经过十几年的进展,中国内地的媒介批判讨论有了长足进展,对中国媒介自身进展、相关学术讨论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引领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性地看到,媒介批判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呈现出“无语”、“无理”、“无力”的状态;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未来的媒介批判讨论应当加强“中外结合”、“内外结合”、“事理结合”。 今日,两岸三地的新闻传播界同仁首次聚集于此,对媒介批判展开研讨,我信任这将为十几年来中国媒介批判的进展作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也将为中国媒介批判接下来的进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中国电视 50 周年,这又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增加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首先祝贺本次大会圆满召开,也信任本次大会必将在中国媒介批判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媒介批判的意义 媒介批判与大众媒介的发生进展相伴相随,以美国媒介批判为例,媒介批判往往是在大众媒介快速进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负面问题时,担当着矫正、监督、制衡的角色、职能。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新闻界流行着煽情主义、商业主义等不正之风,各大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争相报道黄色、暴力、毒品、犯罪、灾难等负面信息,引起政府、讨论者、读者的强烈不满,因此,美国新闻界开始反省,展开新闻自律大讨论,这种背景下媒介批判应运而生。至今为止,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其媒介批判讨论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内地,媒介讨论也只有十几年。尽管如此,中国内地的媒介批判讨论还是对媒介自身进展、媒介学术讨论的拓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引领作出了积极贡献。 1、现实意义——促进媒介生产自觉自律。如同艺术生产、文学生产一样,完整的媒介生产应该包括品评、鉴赏、批判环节,媒介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