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女性翻译主义研究论文

女性翻译主义研究论文_第1页
女性翻译主义研究论文_第2页
女性翻译主义研究论文_第3页
女性翻译主义讨论论文 摘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是,坚决反对在文学作品中将女性置于社会下层,并将翻译附属于文学的哲学传统。为此,女性主义必须探讨翻译是如何被“女性化”的过程,解构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传统译论以及构成其哲学基础的性别逻辑,因此对翻译的性别角色,对规定性的“忠实”伦理以及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视界融合;读者中心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影响 一、引言 女 性 主 义 思 潮 发 源 于 18 世 纪 的 自 由 女 性 主 义( liberalfeminism ) , 以 社 会 性 别 论 , 或 社 会 性 别 差 异 论(gendertheory)为其理论基石(鲍晓兰,1995:1-18)。女性主义在其进展过程中受到了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学等现代理论的影响,并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将这些影响折射到了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观是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其理论功用主要为女性服务,即在翻译中尽量“使女性在语言中显现,从而让世人看见和听见女人”(Simon,1996:20)。 意义问题自 20 世纪以来,一直是人文科学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关于意义的生成、确立、解读以及意义的不确定性、多元性等问题的探讨与翻译讨论密切相关(刘云虹,2024)。而在对翻译文本中意义的阐释过程中,现代阐释学与接受美学为意义的多层次、多角度彰显提供了理论立足点。 而本文重点探讨现代阐释学中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接受美学中姚斯的“读者中心论”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影响,并对其理论指导下文本意义话语空间的有力拓展。 二、当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是,坚决反对在文学作品中将女性置于社会下层,并将翻译附属于文学的哲学传统。为此,女性主义必须探讨翻译是如何被“女性化”的过程,解构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传统译论以及构成其哲学基础的性别逻辑,因此对翻译的性别角色,对规定性的“忠实”伦理以及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质疑。女性主义认为原作在地位上等同译作,语言反映性别卑视的现实,并且强化了性别卑视,翻译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涉及到文化干涉和协调的制造性活动(张景华,2024)。 女 性 主 义 翻 译 观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有L.Flotow,S.Simon,G.Spivak,L.Chamberlain,B.Godard,S.Lotbiniere-Hawood 等。她们的观点主要有:(1)消除翻译讨论和翻译实践中对女性的卑视;(2)重新界定译作和原作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