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奥硝唑治疗牙周炎分析论文

奥硝唑治疗牙周炎分析论文_第1页
奥硝唑治疗牙周炎分析论文_第2页
奥硝唑治疗牙周炎分析论文_第3页
奥硝唑治疗牙周炎分析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 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根据随机原则,设治疗组和对比组。治疗组 50 例 154 颗牙;男 33 例,女 17 例;年龄30~65 岁,平均 41.9 岁。对比组 50 例 151 颗牙,男 34 例,女 16例;年龄 29~64 岁,平均 40.7 岁。所有患者主诉为牙痛、口臭、刷牙出血。临床表现为牙龈红肿、充血、糜烂,大部分有牙石,牙周袋深 2~5mm,触之易出血,探诊牙龈出血,牙齿松动Ⅰ°~Ⅱ°,X 线片显示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均无其它系统性疾病,3个月未服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物及免疫制剂服用史,对硝基咪唑类药物无过敏史。半年内未做牙周治疗,妇女未处于哺乳期及妊娠期。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正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方法 对比组口服替硝唑 500mg/次,2 次/d,连服 7 天;观察组口服奥硝唑 500mg/次,2 次/d,连服 7 天。服药期间注意口腔卫生。服药前、后 1 个月复诊再检查各临床指标,进行实验前后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记录所有患者的菌斑指数(PI:以 Löe 和Silness 提出的牙龈指数为标准)、牙龈指数(GI:用 Silness 的牙龈指数分度法测定)、牙周探诊深度(PD:龈缘至袋底的距离,以 mm 为单位,探诊压力掌握在 20~25g 为好)、出血指数(BI:用 Mazza 出血指数分度法测定)和痛苦程度(PS:根据患者各次临床检查时主诉记录,0 为无痛,1 为微痛,2 为痛苦明显,3 为剧烈痛苦)。 1.3.2 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出血、痛苦、肿胀等症状消逝,红肿或脓肿消退,牙周袋深度明显改善;有效:出血、痛苦、肿胀等症状消逝或明显减轻,红肿或脓肿缩小,牙周袋浓度无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用 X2 检验,计量资料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比组除痛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 > 0.05) , 其 余 各 临 床 指 标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05)。见表 1。 3 讨论 牙周炎是多因素疾病,讨论表明菌斑微生物与牙周炎发病密切相关,牙龈结合部的牙面、龈沟内的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引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