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因素和治疗策略 失眠通常指入睡或维持睡眠突发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白天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发病率高,在各种睡眠障碍中,以失眠最为常见,全球约 30%的人群有睡眠困难,约 10%以上存在慢性失眠,我国失眠发病率高达 40%以上。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 2024 年 6 月—2024 年 12 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 84 例,男 35 例,女 49 例,年龄在 26~68 岁之间(44.4±5.8 岁),病程 2~72 个月(49.3±7.8 个月)。诊断标准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现分析如下。 2 治疗 失眠的基本治疗是消除各种可能的外因。 2.1 非药物治疗治疗失眠非药物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自我调节治疗等。 2.1.1 睡眠卫生教育规律的工作时间,无论前晚何时入睡,早晨都应按时起床,周末和假日也保持通常的上床和起床时间。宁静、舒适和安全的睡眠环境,保证安心入睡。不在床上阅读和看电视。每日适度规律的运动,但不要在睡前 2 小时内进行。适度运动可缓和交感神经系统,是改善睡眠障碍的良方。晚餐后不饮酒、咖啡和茶,不吸烟,睡前不要过多饮食;选择合适的晚餐食物。晚餐应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新奇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睡前喝杯加蜂蜜的牛奶,也有助于安眠。 2.1.2 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阻断卧床与失眠之间形成的条件反射,学会精神和躯体放松方法。 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时间(但不少于 5 小时),增强睡眠的欲望,提高睡眠效率。睡眠效率正常值为 95%左右。 刺激控制疗法:包括只在有睡意时才上床;上床后不做睡眠以外的事;出现睡意时再回卧室;定时起床;日间不午睡或小睡。逐步建立规律的睡眠。 2.2 药物治疗 2.2.1 苯巴比妥类:镇静催眠疗效不如苯二氮卓类,且安全范围较窄,成瘾性和耐受性均较苯二氮卓类强。 2.2.2 水化氯醛:特别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儿童口服 30~50mg/kg,成人 500~2000mg。口服易吸收,约 15 分钟即可入睡,持续 6~8 小时。该药不缩短 REMS 睡眠,醒后无不适感,大剂量可产生抗惊厥作用。治疗失眠,适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 短期应用有效,连续服用超过两周则无效。 2.2.3 格鲁米特(glutethimide,导眠能):为中效类镇静催眠药,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中枢抑制作用。该药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主要用于失眠症的短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