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首富刘永行刘永好的经营之道1:顺应潮流千元创业在很多人的眼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只会生不会长,只会老不会大”,20 年来,中国民营企业进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领风骚三五年,淘汰率极高。“浪里淘沙”,刘永行、刘永好及其兄弟们却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子。 回顾 20 年前的创业经历,四兄弟中的老三刘永好说:“我们提出了一句话作为企业进展的理念——‘顺潮流事半功倍’。什么叫‘顺潮流’呢?就是我们始终把产业定位在社会需求、政府提倡的领域。这样去做就会事半功倍,少冒风险。我们是四川成都郊县的普通市民,没有任何政府背景、经济背景。靠什么?靠党的好政策,靠我们自己的努力,靠艰苦创业。” 20 世纪 80 年代初,刘氏四兄弟中的老大刘永言在成都 906 计算机所工作,老二刘永行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维修工作,老三刘永美在县农业局当干部,最小的刘永好还是四川新津县一所中等专科学校的老师。他们四兄弟常常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因为在农村插过队,他们对农村进展的格局比较敏感,当时《光明日报》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引起了他们的思考,他们意识到——机会来了: 农村正在改革,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应该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去,千年不遇的好时机,趁着年轻,趁着我们还有一股子劲,有不算笨的脑子,大干一场吧!可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啊!心有灵犀一点通,四兄弟想到一起了。 1980 年,刘氏兄弟就曾经计划下海创业,结果没有被批准,1982 年,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了专业户。于是他们毅然放弃了正式的工作,要求到农村去创业。在刘永好当过 4 年零 9 个月知青的古家村,村民们接纳了他们。当时的县委书记鼓舞他们说:“好,欢迎你们,但是有一个条件———每年带动 10 个农户致富,科技兴农嘛!” 卖掉手表、卖掉自行车,四兄弟所能凑到的所有的钱也只有 1000 元。他们就拿这 1000 元开始了创业。 他们选择的是养鹌鹑。鹌鹑,他们过去只听说过,如今却要弄来养了。听说这小鸡儿似的东西营养价值很高,售价也很高,大批量地养大了,能卖出很好的价钱。 他们先是在自家的阳台上养鹌鹑,养大一批后,看到市场上的价格果然很好,更来了兴头,决定扩大生产,在村里建起一个小型养殖场,再饲养良种鸡。 这个好消息也鼓舞和带动了古家村的其他村民。此时古家村里的其他人还都只是种着各自的责任田,肚里填饱了,身上还寒着呢。看着刘家兄弟养这养那,都很敬佩,想等他们做出了致富的榜样,以后也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