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示校建设参考指标 为推动数字校园示校建设,依据《数字校园示校建设指南(试行)》,特制定《数字校园示校建设参考指标》,从师生能力、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等四方面对数字校园建设容的具体指标进行规定,供各示校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参考。一、 师生能力表 1 师生能力参考指标建设容指标描述学生能力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与其它技术设备,并初步评价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技术的优缺点。能识别、解决技术系统常见的硬件、软件问题,如中毒、系统文件缺失、硬盘空间不足等。能熟练使用不少于 3 种的网络沟通工具(即时通讯软件、在线论坛、电子等)与同学、老师、专家沟通。能比较熟练地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电子、网上讨论等)参加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熟练使用不少于 2 种的搜索引擎,收集资料、猎取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能熟练使用不少于 2 种的浏览器,选修学习校本课程、开放课程等网络课程。能充分发挥制造性,应用不少于 3 种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并向他人展示和沟通课程学习的成果。能使用日程和任务管理软件进行自我学习管理,如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日程等。能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数字图书馆、开放资源等)猎取学习资源,并能初步评价资源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倾向性。能独立开设博客和微博,与同伴、老师、专家与其他人沟通沟通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能正确使用各种手持学习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在课堂上下、学校外开展移动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学习空间。学生能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沟通、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并能根据需要对学习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功能配置、页面布局与样式设置等)。老师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每节课有电子教案。知道并常常使用的学科资源不少于 5 个。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资源、资源库系统等,检索、下载和合理使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掌握不少于 3 种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与技术,能自主制作课件或改造课件。每年参加不少于 2 次的有关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式、方法与技术的培训。能使用信息技术参加网络教研,每年参加网络教研的总时长不少于 24 个小时。每年讲授不少于 2 次的校级以上(含校级)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开研讨课。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或进展性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