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风险监管国际经验论文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各国普遍开始注重对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风险监管得到了重视并且迅速进展。与西方相比,我国银行风险监管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2024 年起我国逐步全面开放外资银行进入金融领域。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银行业将经历一个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调整阶段。加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讨论成为必定需要。文章通过介绍西方发达国家进行风险监管的一些实际操作方法和技术,总结在外资银行风险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背景,得到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 关键词:外资银行风险监管巴塞尔协议 金融全球化不可避开地会对银行业的经营进展产生重大影响。银行业务的跨国化增强了经营风险,也增大了监管的需要。2024 年12 月 11 日起,我国全面开放银行业,根据入世承诺,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银行业将经历一个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调整阶段。但我国的风险监管体制与风险监管发达的美、英、日、法等国相比,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控制外资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摆在中国金融监管机构面前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国际外资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拥有比较健全发达的银行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渊源各不相同,各国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银行监管体制。通过讨论美国、英国、这两个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风险监管的经验,对我国建立符合新开放时期的现代化银行监管制度是不无裨益的。 1、英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1)比率风险监管体系 1997 年,英国银行在 1987 年的《银行法案》授权下制定出“比率和比例风险监管体系”,所谓的比率风险监管体系是风险测评、监管措施、价值评估的综合体系,它是由英国金融服务权力机构(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FSA)对银行业务、风险纪录、宏观经济环境做出综合性评估,以制定有效的监管计划和使用恰当的监管措施。 FSA 参照 COMELB 指标和 COM 指标对银行进行风险初步测评。COMELB 指标包括资本、资产、市场风险、盈利、债务、业务六个方面;COM 指标包括控制、组织、管理三个方面。风险测评的目的在于系统地识别银行业务的固有风险,评估其风险控制的充足性和有效性,明确其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对这些银行的监管体系。通过对银行商业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将银行分为四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