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剪纸艺术旅游开发设想 壮族主要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广西中南、云南一带,由于当地复杂的地形、相对封闭交通,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保持得较好。剪纸艺术就是这些地区保留下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壮族剪纸具有鲜亮的民族特色与地域性风格,具有极为深厚的旅游产品开发潜质,但是长期以来,这一宝贵资源却没有得到重视。因此,深化挖掘壮族剪纸艺术的内涵,进行有效旅游产品开发,将有利于促进壮族地区的旅游进展。 一、壮族剪纸艺术的功能内涵 壮族剪纸是壮民族的社会习俗、生产、政治、宗教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审美意识的一种物化表现,具有丰富的功能内涵与艺术内涵。深化分析其内涵,将有助于人们对其进行有效的旅游规划开发利用。其一,装饰功能。装饰功能是壮族剪纸的最基本的功能,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剪纸,用于装饰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有时还作为礼品装饰,在民间婚嫁活动中贴于婚庆用物品。图案主要有:杏花、梅、牡丹、海棠、山丹、芍药等花草纹;蝴蝶、马、牛、羊、蝙蝠等动物纹;还有山、水、火、云等。这些剪纸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漂亮的图案。二是作为少数民族服饰刺绣底样和依托。壮族剪纸用来作为布贴、织锦、刺绣、花帽、背带、花鞋等生活用品的蓝底,多用红、绿、黑、白、褐色。风格比较原始,以写实纹饰为主,抽象纹饰不多。纹样多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和人的形象,图案内容有龙、凤、牡丹、荷花、团菊、菱纹、鸳鸯、吉祥语、回纹、花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其二,巫术信仰功能。这是壮族剪纸的主要功能。由于壮族生活地区交通闭塞、科学水平落后,人类对自然产生的畏惧和神奇感,导致“巫蛊文化”盛行。这一风俗在较边远封闭的山区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民俗中仍然残留。壮族等南方剪纸起源于巫术。在过去,人们常常用纸做成各种样式的物像和人像巫术剪纸,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以招魂驱邪。巫术剪纸被壮族人民作为一种神力的载体,发挥着“驱邪攘灾、延年益寿、祛病保平安”的功能。这种剪纸作为法力的象征,在仪式前由专职巫师剪制,剪纸形式多为由人形(代表人的魂、鬼或神)、动物形及几何纹形等符号组成的出师符;多以红色为人,白色称鬼。有的巫师在使用人形图像的符时,在剪纸头部用香柱烧三个倒“品”字型的小孔,或者给剪纸画上眼睛,示意该“茹郎”已获得了“巫”的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