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有效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节日以其通俗化、生活化、娱乐化的特点为幼儿所喜爱。幼儿能够在与自己的审美意识相契合的节日活动中获得审美享受,观察、探索、表达和模仿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基于传统节日对幼儿的积极影响,我园开展了“在节日活动中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的硏究”课题活动,在引导幼丿儿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提高其审美能力。为了将传统节日文化引入幼儿园课程,我们首先结合幼儿实际制定课题目标。在目标定位上规定了总的取向,即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同和热爱,并根据节日周期性强、反复呈现的特点,确定各年龄段的基本走向,如小班重在对节日的感受,中班重在对节日的参与,大班重在对节日的理解。结合目标,我园对民间节日中的内容进行了认真挖掘、筛选,力求把优秀、健康、积极向上、正面反映生活、具有本土特点的民间节日内容进行整理、加工,使其成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让幼儿理解、接受的教材,并将节日教育巧妙地融入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为此,结合幼儿园实际及节日的典型习俗,选择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并结合地域文化增加了本地节日如“十八会”、“波罗诞”等作为节日课程内容。结合幼儿实际制定目 标,寻找恰当的节日教育"占”二重视节日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引发幼儿对节日的期盼1•幼儿园大环境的创设。美好的环境能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充满节日气氛的环境更能引发幼儿对节日的期盼和向往。我们注意积极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氛围,例如,我们把二楼大厅吊上红绸布、红灯笼、中国结;二楼走廊挂满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的剪纸吊饰。当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审美气息,感受到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民间艺术氛围。每个班级由教师根据当前节日与幼儿共同精心设置各具特色的环境。一方面体现了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幼儿的制作过程,整个环境布置,色彩力求丰富,形象力求可爱,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2•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我们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同时还开辟了民间艺术活动的区域,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充分发挥区域活动“游戏性、活动性”的特点,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艺术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如,大三班设置了刺绣角,让幼儿在餐后活动或区域活动时欣赏成品或自由刺绣;大一班的美工区投放中国结和绳子,让幼儿在感受中国结之美的同时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