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中国航空发展史(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 18 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 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 1949 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1855 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 1901 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 K1903 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著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博物新编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衡芳制成直径 5 尺(约 1.7 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飞艇澳洲华侨谢缆泰于 1899 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缆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飞机冯如于 1909 年 9 月造出一架飞机,9 月 21 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著名的中国人谭根于 1910 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中国航空先驱——冯如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 年 9 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 4 期飞行学员,共 159 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 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 1919 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菟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