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丰台区二模)某养殖场饲养的栗羽鹌鹑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羽个体,长大后发现是雌性(ZW)。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讨论者用栗羽雄性(ZZ)个体与之交配,F1 均为栗羽,雌雄比例1∶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 F2中出现白羽个体,且均为雌性。(1)白羽为性性状,推断依据是 。 (2)若要获得能够稳定的白羽群体,必须得到个体,获得的方法是 。 (3)控制白羽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推断依据是 。 (4)设计实验证明上述(3)的推测成立,写出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并用文字说明对实验结果的预期。解析:(1)因为栗羽雄性个体与之交配,F1都为栗羽,雌雄比例 1∶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 F2中出现白羽个体且都为雌性,说明白羽为隐性性状且位于 Z 染色体上。(2)若要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白羽群体,必须得到白羽的雄性个体,该雄性的获得是白羽雌性个体与F1栗羽雄性交配,后代中才会出现白羽雄性。(3)控制白羽的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因为 F1雌雄个体均为栗羽,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 F2中白羽都是雌性,说明性状与性别有关。(4)遗传图解应写明基因型、表现型、配子、子代表现型、基因型与比例。验证应用测交,即用隐性的雄性和显性的雌性,预期结果应是后代中栗羽均为雄性,白羽均为雌性,且比例为 1∶1。答案:(1)隐 栗羽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白羽个体(栗羽雄性与白羽雌性个体交配后代均为栗羽) (2)白羽雄性用白羽雌性个体与 F1栗羽雄性交配,后代中出现雄性白羽个体 (3)Z F1雌雄个体均为栗羽,F2中白羽个体均为雌性(4)结果预期:后代中栗羽均为雄性,白羽均为雌性,且比例为 1∶12.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⑴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______________传递给后代。⑵ 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纳的杂交方法是______。⑶ 假如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假如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___种。⑷ 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