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 一、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评估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上实现了体制转轨和机制转轨。在体制上,完成了从原来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福利型向社会医疗保险型的转轨,同时,在新制度下,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费用分担、医疗服务竞争、费用控制以及社会化管理等新的运行机制。在制度层面上,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以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如商业健康保险、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等)为补充,以社会医疗救助为底线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迅速扩大,基金运行良好 到 2024 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 13783 万人,其中参保职工 10022 万人,参保退休人员 3761 万人;2024 年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 1405 亿元,支出 1079 亿元,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 1278 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结存 750 亿元,个人账户积累 528 亿元(详见表 1)。 (三)推动了医疗服务领域的竞争和健康进展 由于政府鼓舞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竞争,一些有实力的民间经济力量开始介入,民营医疗机构不断涌现,卫生机构从 1992 年的204787 个增加到 2024 年的 291323 个,其中民营机构从 1992 年的8225 个增加到 2024 年的 14932 个。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增长,使宽阔城镇居民在看病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四)初步抑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等管理措施加强了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约束,促使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服务。另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也促进了参保人员的就医方式和医疗消费观的转变。据统计,1990 年—1998 年卫生系统 综 合 医 院 人 均 门 诊 和 住 院 费 用 年 增 长 率 分 别 为 25.0% 和23.7%,2001 年分别降低为 9%和 5%。近几年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的增长平均分别约为 13%和 11%,说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初步抑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 二、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有限,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没有社会医疗保险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只在城镇职工中实行,这就意味着城镇自由职业者或个体劳动者、城乡非劳动者和宽阔的农村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