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硬质景观设计进展论文 1、相关概念 1.1 景观 景观概念的进展经历了从美学概念到地理学概念再到生态学概念三个阶段。16 世纪末,“景观”主要被用作绘画艺术,泛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2]。后来,“景观设计”一词是吉尔伯特·密森(GilbertMeason)最早使用。1899 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成立,标志着现代意义的景观设计正式产生。第三阶段的景观是生态学概念的景观——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总之,地理学界和生态学界所论及的“景观”总的来说还是属于一种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景观设计学则是一门自然与人文相交叉的学科。它应该是同时具备景观形态讨论、景观生态讨论和景观的人性化讨论三个层次[3]。 1.2 硬质景观 硬 质 景 观 ( HardLandscape ) 是 英 国 人 M. 盖 奇(MichaelGage)和 M.凡登堡(MaritzVandenberg)在其著作《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中制造并首次提出的,意指相对于植物的软质景观而言。即城市景观分成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软质景观和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为主的硬质景观两部分[4]。本文结合王春沐对居住区硬质景观的定义[5],认为城市硬质景观即城市中以游憩、使用、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场所内,以道路环境、活动场所、景观设施等为主的景观。广义上说,除了城市绿化、水体和建筑物以外的有形物,都可认为是硬质景观。其内容包括步行环境(含地面铺装、踏步、坡道、挡土墙、围栏、栏杆、墙及屏障)、景观设施(含照明、座椅、垃圾箱、雕塑小品、电话亭、信息标志、护柱、种植容器、自行车停车场)、活动场所(游乐场、休闲广场、运动场)、车辆环境四大部分。 2、硬质景观的分类 硬质景观分类有很多种,如根据美学原则可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的硬质景观[6];根据设计要素又可分为步行环境、车辆环境、街道小品三类[7]。还有根据硬质景观使用用途分为类形成的道路、驳岸、铺地、小品四类[8]。本文主要从硬质景观的景观功能出发,将其分为有用型、装饰型和综合功能型景观三大类,再在此基础上划分。 2.1 有用型硬质景观 有用型硬质景观包括道路环境、活动场所和设施小品三类。其中,道路环境又由步行环境和车辆环境组成,主要包括人行道、游路、车行道、停车场等;活动场所包括游乐场、运动场、休闲广场等;设施小品即照明灯具、休息座椅、亭子、公共停靠站、垃圾箱、电话亭、洗手池等。这类景观是以应用功能为主而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