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论文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运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紧运行、卖方市场为基本特征的供给短缺经济型态转变为以供过于求、买方市场为基本特征的需求不足经济型态。据国家商业信息中心和国家经贸委贸易局等若干机构的调查结果以及专家的分析表明:买方市场的出现,是由“短缺经济”向“供需动态均衡经济转型”的标志。正如科尔内指出的,消灭了经济方的一个或另一个短缺,这就是改革成功相当可靠的信号,“假如短缺依旧存在,这就表明改革还没有深化经济肌体的内部”。 可以预见,我国经济进展过程不仅会面临市场过剩,而且还会逐步出现生产能力过剩和经济要素的过剩,中国经济进展的主要障碍也将由生产领域转移到流通领域与消费领域。大力进展和建设物流中心对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流通产业现代化转变有重要意义。对物流中心讨论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组织和建设。 一、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优化物流中心 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是适应经济进展和产业布局的要求。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在此意义上讲,城市化物流 中 心 所 辐 射 的 经 济 区 域 属 于 法 国 经 济 学 家 布 德 维 尔(Boudeville)提出的“极化区域”(P。l。riz。bleRegi。n)。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W·Christ。11er)曾指出要有益地组织生产与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空间市场结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产业配置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且他认为任何产品和劳务必定有一定范围的市场区,在此范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额和营业额就是该产品和劳务的限界值。城市化水平是物流业进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反过来物流产业的进展也伴随着城市化,促进城市工业生产的进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分工协作水平,也会促进金融、服务等其他经济的协调进展。“商业依赖于城市的进展,而城市的进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城市的进展也可以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繁荣进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商品流通体系。未来经济进展越来越呈现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其中城市化起主导作用。从 80 年代末以来,我国大城市平面规划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