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服务讨论进展与展望 国外讨论进展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规划学、地理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逐步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关问题展开了持续的讨论,其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配置模式、设施的可达性和配置评价等方面的讨论是关注的焦点。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是选择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的前提。FriedlyPH(1969)讨论了公共投资政策选择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状况的影响,提出收益和成本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8]。GreenhutML(1980)等人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因素主要有需求、成本和设施配置福利等[9]。BelerErkip(1997)等人对安卡拉城市居民对于公园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感知进行讨论,发现服务设施的使用群体特征和需求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有较大影响[10]。JohnICarruthe(rs2024)等人在对城市蔓延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成本的关系讨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美国 283 个郡县1982~1992 年间城市进展对城市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讨论,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化区域范围的空间延伸、行政区域碎片化等因素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有较大影响[11]。空间可达性是度量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合理性的最有效工具之一,1980 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可达性测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化讨论。具有代表性的讨论如:BachL(1981)对公共服务设施区位配置模型中的可达性聚合和分散问题进行了探讨[12]。英国 MitchelLangford(2024)等学者运用两步移动搜寻分析方法(two-stepfloatingcatchmentareamethod,2SFCA 方法),讨论基于 GIS 可达性空间分析的交替性人口分布对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影响的测度模型,并以威尔士南部的卡迪夫地区为实证区域,检验城市里若干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变化情况,讨论结果表明分区密度模型倾向于显示可达性较低的分数,但具体模式取决于地方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决于模型假设和方法论[13]。RashedAl(2024)在社区正义、分布正义和社会权利的理念框架下,尝试对阻碍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城市贫困地区居民猎取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进行讨论,讨论结果表明,对于处于劣势地位的城市贫困阶层来说,无论是普通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还是服务于个别集团、个别阶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都受到金融环境、收入、地位等方面的影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