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编制依据- 1 -2 工程概况- 1 -2.1 风井概况- 1 -2.2 地质水文概况- 2 -2.2.1 风井地质情况- 2 -2.2.2 风井水文情况- 4 -3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 4 -3.1 风井主体地基情况与其承载力设计要求- 4 -3.2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与数量- 4 -3.3 钻芯法抽检- 5 -3.4 标准贯入试验- 6 -3.5 检测单位- 6 -4 检测部署- 7 -4.1 人员安排- 7 -4.2 检测设备- 7 -4.3 现场准备- 7 -5 安全保证措施- 7 -6 应急措施- 8 -1 编制依据(1)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一期与知识城支线工程太和站~竹料站区间(地下) 第一册 第三分册 中间风井围护结构设计图。(2)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一期与知识城支线工程 太和-竹料地下区间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遵照的技术标准与规如下:《地下铁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GB50299-1999)2024 版《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DBJ 15-60-2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24)《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与验收管理办法》 (穗建质[2024]357号)《市建筑结构实体质量监督抽测办法》(穗建质[2024]303 号)相关国家、部委颁发的其他规和标准。2 工程概况2.1 风井概况太~竹区间中间风井位于 105 国道扩大段原太和收费站处,沿广从路呈南北走向设置,设计起讫里程为 YDK24+604.000~YDK24+644.000,中心里程 YDK24+624.000。基坑长 40m,宽 24.6m。中间风井基坑深度约17.6m。中间风井围护结构主体基坑与附属基坑采纳 800mm 地下连续墙+支撑方案,主体基坑竖向采纳三道支撑,其中第一道支撑采纳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支撑采纳 Φ600×16 钢支撑。本风井主体结构为两层双柱三跨框架结构,采纳明挖顺作法施工,即开挖至基坑底后顺作井底、中、顶板与侧墙和其他结构。风井两端区间隧道均采纳盾构法施工。图 21风井平面与周边环境示意图2.2 地质水文概况2.2.1 风井地质情况(1)人工填土层<1>:主要为素填土、颜色较复杂,主要呈灰色、灰黄色、红色等。素土的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砂粒、碎石等,呈松散~压实状态,部分为砼路面。本层直接出露于地表,在水平分布广泛,本次勘察钻孔与利用钻孔中都有揭露,在垂直方向分布补不均匀,薄厚多变,平均厚度为 2.54m。(2)冲击-洪积中粗砂层<3-2>:呈浅黄色、灰白色、灰色为主,主要成分是石英,分选性较差级配极好,含大量粘粒,饱和,呈稍密~中密状态。本层分布较广,本次勘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