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剪纸艺术,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大华二小校本剪纸课程的实践与讨论一、课题的提出剪纸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是历史最普与和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可以说,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之一,是民族民间风俗活动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因而剪纸教学必须要渗透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教育,不然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几年来,我校在“自主学习,全面进展”课改方针的指导下,开设了以剪纸为载体的校本剪纸课程,编写了剪纸校本教材,并在与其它课程整合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究。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剪纸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提倡学生亲自去实践、发现、体验,并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进展,增强学校进展活力的客观现实需要。多年来,我们在实施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寻找突破口,不断地进行探究,先后在艺术、阅读、体育等学科教育中初步形成了学校教学特色,并已卓有成效,为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所认可,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更多的学生、老师也因为特色教育而走向成功。从剪纸教学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目的:1.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和制造能力。2.培育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形成良好品质。3.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4.吸取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启发学生的制造思维并进行创新活动。二、讨论方法和过程(一)、本课题讨论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对剪纸艺术进行理论讨论,对小学剪纸教学经验进行汇总,对小学生的剪纸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对方案在部分班级中先试点实施,实施一个阶段后,积极反馈实施情况,对有效的可行的进行保留、提升,对无法实施或效果不明显的方案进行补充、淘汰。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根据实施的情况进行资料整理作定量定性分析,进一步修订完善方案。编排容序列,撰写教学体会与讨论报告。(二)、对民间剪纸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基本认识。1、民间剪纸艺术的涵民间剪纸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是历史最久远、最普与和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成之一,是民间艺术的奇葩,剪纸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来源于一定的社会生活,它所反映的大都是劳动人民的情感愿望以与审美态度,丰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剪纸不仅有着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