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有资源产业兼并重组政策的所有权安排与整合效率研究

国有资源产业兼并重组政策的所有权安排与整合效率研究_第1页
国有资源产业兼并重组政策的所有权安排与整合效率研究_第2页
国有资源产业兼并重组政策的所有权安排与整合效率研究_第3页
国有资源产业兼并重组政策的所有权安排与整合效率讨论2011-10-08 摘要:论文通过构建国有资源产业兼并重组模型,讨论了三种兼并重组政策的所有权安排与其整合效率问题。讨论表明:国有资源产业兼并重组并不存在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关键是要构建并完善有效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要使兼并重组富有效率,兼并主体的选择原则应以项目效用评价、主体专用性投资和主体权力收益为关键维度,对各兼并主体的项目客体条件、产权主体条件和治理机制的有效构建之间进行择优匹配。应用这一框架,论文对省煤改中的“国进民退”现象进行了新的解释,并对煤炭资源产业兼并重组效率的决定因素进行评判和分析。最后,论文提出推动我国资源产业兼并重组和煤炭产业改革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企业所有权,治理机制,国有资源产业,兼并重组效率,煤炭产业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推动国有资源产业的兼并重组,实现资源整合效率,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一项重点。然而,由于涉与国有产权结构调整问题,近年来政府主导下的资源产业兼并重组方案颇受学界争议,直接影响着我国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全面推动。在我国,矿产、地产等资源的客体属性是国有产权,而包含国有产权的兼并重组行为比私人产权之间的兼并活动要复杂得多。从机理上,充分发挥产权的激励功能和权力功能能够实现资源产业的兼并重组效率[1-2],但在现实运作中,其整合效果却要受到产权主体特性和客体特性的约束,换言之,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有效构建更不可忽视。为此,本文旨在从企业所有权安排和治理机制构建的双重视角,为讨论我国国有资源产业行政性重组模式与其效率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政策启示。 对于国有资源产业兼并重组问题,目前讨论主要集中在行政性重组模式的讨论上,如支持者认为,政府主导下的兼并重组是依据现有企业条件和产业进展特定目标进行的资源整合,是优进劣退,而且象电解铝、稀土、煤炭等矿业资源,由于涉与战略资源或基础性、资源性产业,其整合更需国企“进而有为”[3-4]。反对者认为,象“煤改”、民企日照钢铁被巨亏国企钢铁重组,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保利、中海集团频频摘得“地王”,陕北地方政府收回民营油田等,都是资源行业领域里的“国进民退”,这种兼并重组明显地又回到“国进民退”的老路上,是缺乏整合效率的[5-7]。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指出,对于这种模式要正常看待,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国有企业不好,也不能简单认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二三四传媒+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量资料供您选择,没有合适的可以联系小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