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与绩效分析论文 摘要:商业银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其绩效水平的提高对于充分发挥我国金融资源的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在银行产权结构与银行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浙江省银行业的相关数据,对该省银行业产权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讨论,认为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改革对银行金融绩效的提升有一定的正效应。 关键词: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绩效;浙江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体系的健全与进展对一国经济、金融的进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结构—行为—绩效,即 SCP 分析范式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但是除了市场结构以外,银行的产权结构也是影响银行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在以往的讨论中,大多数都是以中国宏观银行业为背景,较少从区域性金融视角来考察。但是,从全国来看,各地银行的差异性往往很大,这种质量和数量上的较大差异必定会对讨论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所选择的样本地区——浙江省是我国经济、金融化程度等各方面进展都相对较高的地区,银行之间无论在质和量上的差异与全国相比都相对较小,因此横向比较的可信性会更好,对本文的结论也具有更强的支持性。 1.产权影响绩效的机理分析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明晰的产权与合理的产权制度是银行绩效水平提升的关键,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在目前我国转轨经济条件下,产权是如何作用于绩效的呢?本文以下将对此进行探讨。 1.1 通过委托代理机制影响银行经营目标的确定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因此当所有者受巨额执行成本的限制无法完全监督和控制经理人时,内部经理人则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会根据自己的偏好,而不是从所有者的利益出发来制定决策,致使经营目标游移,最终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委托代理机制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就是产权问题,因为只有明晰的产权和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所有者真正有能力和动力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法律规范和监督,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完善的委托代理机制,从而使银行经营者的行为真正以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目标,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综观我国目前不同产权制度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是根据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建立的,产权比较明晰、法律规范,在经营上能做到以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主导目标。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存在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