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山东海洋商业进展现状与对策 罗继秋 郭克峰 山东是我国历史上海洋商业的创始者,山东半岛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丝绸之路的先行者,古代山东制造了堪与古代地中海、波斯湾齐名的海洋商业文明,我们要将历史传统转化为进展优势,学习、借鉴世界海洋商业先进经验,立足山东海洋经济、海洋商业现状,讨论山东海洋商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建立高效的海洋商业组织,利用先进的海洋商业技术,培育丰富的海洋商业文化,加快进展山东海洋商业。所谓海洋商业,与海洋第三产业的内涵比较接近,根据海洋产业的划分标准,第三产业指除海洋渔业、涉海工业和涉海建筑业以外的其它涉海经济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仓储业、海水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批发和零售贸易活动、滨海旅游业、为海洋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提供的金融保险服务、其它涉海服务业(海洋渔业服务业,海洋资源管理、科研、监测等)。海洋商业的概念内涵包括但不限于海洋第三产业的内容,随着服务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一切促进海洋经济进展的商业行为也应该涵盖海洋商业的内涵之中。一、山东海洋商业进展现状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一大半岛,海岱文化代表着史前先进、发达的文化,中国最早的海上对外贸易是从山东半岛开始的。大量的考古发现证实,山东沿海一带,在夏代就可以在大海里做远距离的航行了,具有发达航海业的胶东半岛地区很早就开辟了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直至日本之间的“循海岸水行”的海路,这是一条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开我国“丝绸之路”先河,考古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日本的水稻就是经由山东半岛“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日本中部地区的。登州(蓬莱)与明州(宁波)、泉州和广州,并列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四大始发港,登州港通航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它在历史上的进展始终很平缓,没有遭遇太多的大起大落,这是由山东学脉绵长和物产丰富所决定的。夏商时期山东半岛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制作高档丝绸的技术了,商末周初,山东半岛的蚕丝业、染织业规模大、技术高,“齐冠带衣履天下”,“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日本的墓葬中挖掘出了“与齐地所产丝绢大体相同”的纺织品。齐国以商立国,从可靠的文献记载看:至迟从春秋时期齐国就非常重视与海外的商业活动,齐桓公时期就与朝鲜有了商业往来。《管子》记载,管仲曾建议齐桓公以通商作为国家进展的主要措施,包括主动开展与朝鲜的贸易。这种主动与海外国家开展贸易的开放性文化,洒播下了山东海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