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口传文化德育资源讨论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因此各个民族都有着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文化。2024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法律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口传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非常突出的价值,它记载着各民族的辉煌历史,传承和寄予着各民族的精神文化。哈萨克族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浩瀚博大的灿烂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异彩。尤其以哈萨克诗歌、民间谚语以及阿肯弹唱为主的口传文化,积淀了大量的德育素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行力量。笔者认为发掘和探讨哈萨克族口传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内容及价值,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哈萨克族的道德教育方式和内容,并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德育创新,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和德育体系提供了有利的视角。 1 以诗育人———哈萨克诗歌中的德育资源 哈萨克族是诗的民族,俗话说“哈萨克人的一只翅膀是马,另一只翅膀是诗歌”,反映了哈萨克人民的生活与诗歌密不可分。哈萨克族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诗歌不仅是他们表达喜怒哀乐的手段之一,而且亦是育人的手段之一。哈萨克口传诗歌文化中的“巴特尔勒克达斯坦”(民间英雄史诗),也是一种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歌颂保国卫民、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不仅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和群众观。如“松树长得再高,也得靠水上的养分;英雄剽悍勇敢,也得靠人民抚育养成。天鹅是百鸟之王,但它离不开其他飞禽;英雄是人民的首领,但他一刻也离不开人民。通过哲学的角度分析了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的相互关系,让青少年懂得英雄来自人民,同时英雄又是人民团结的核心。“喀拉约令”也是哈萨克民间歌手即兴创作的一种以口头传唱的方式在民间流传的文体现象。如:“相识歌”“问候歌”“谱系歌”“搬迁歌”“知识歌”“宗教戒律歌”等。列举一段如:“嘿!世界/虽说世道的光阴很短暂/要知道人们是它来往的客人/要珍惜时间,以欢笑待人/带着遗憾入土后悔更怨”。反映了时间短暂,告诫人们要懂得珍惜可贵的人生,不要虚度年华。通过喀拉约令你可以了解和认识哈萨克草原生活、社会部落、文化习俗、伦理道德、行为法律规范、哲学思想、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哈萨克口头文学的真正源头,堪称一部哈萨克社会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