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特征及启示 摘要:哈萨克族家庭教育对推动哈萨克民族的繁荣与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的讨论,有利于促进哈萨克族民族教育的进展,促进新疆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儿童家庭的实地观察以及深度访谈,呈现和总结了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的总体特征,并对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对现代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哈萨克族家庭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更好地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哈萨克族;家庭教育;民族文化传承 一、引言 哈萨克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等地。哈萨克族是新疆游牧民族的主体,由于牧业生产的常年流动,牧民随着季节牧业点的变更而举家迁移,采纳流动转场或游牧方式进行生产,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迁移的生产方式,对新疆农牧区牧民流动子女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哈萨克族家庭教育呈现出了哪些独有的特点,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如何应对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冲击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居民家庭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查。新疆阿勒泰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共有 25 个民族居住在这里,总人口 19 万人,其中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 38.68%。通过调查发现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家庭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居点,但仍乐于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开春后赶着牲畜上阿勒泰山放牧,秋末才返回到定居点过冬。牧民的孩子五岁之前都跟随着父母、祖父母过着传统的、悠然自得的慢节奏的生活。二是农业区哈萨克族家庭。他们有土地、有小型农机具、摩托车、有住房、电灯、手机、收音机、电视机等,与城镇居民生活相似。他们与牧民一样不舍得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基本都是在家庭中接受学前教育。孩子够入学年龄,他们才把孩子送去求学。三是居住在县级、县级以上城镇的哈萨克族家庭。他们从事老师、公务员、公司职员等职业,都会汉语、哈萨克语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化水平相对高于农牧区哈萨克族人,他们主动把孩子送往幼儿园接受机构化教育,孩子进入小学后,支持孩子学习外语、音乐、舞蹈等。但不论居住地在牧区还是城镇,哈萨克族都十分注重家庭教育,并且呈现出了注重家庭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和道德教育等一些共同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