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理的自我完善 1.自我教育问题 在这个社会上,每年都造就了相当多的管理人员,但是能尽管理职责的人,到底占了多大比率?接受管理职位的人,未必能担负起管理人员应尽的责任,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地知道该有何种心理准备?该实行何种行动?成为管理人员后,观念及思维都不能停留在普通职员或基层管理者的水平。要认真认清自己目前的立场,遇到任何事情应正确地把握。其次管理人员要认清自己需具备何种水平。参加公司内部的经营会议时,若被众人认定为“难得一见的人才”,表示能力方面已经没有问题。管理人员有很多机会和公司外的关系者接触。此时,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不但代表自己,同时也代表公司。若言行不当,导致外人批判说:“那家公司素养真差”,则后果相当不好。管理人员在接受职位后,应努力进修必要的教养与知识。另外,管理人员必须认清自己日常应该做的工作。管理人员所做的是管理的工作,应该具有业务管理的能力。在管理人员的职位上,推断性的业务会逐渐增加迅速、正确的推断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 管理者九项原则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原理、原则。同样,经营管理也有“经营管理的九项原则”。所谓的原则是指,经过长期检验所整理出来的合理化现象。遵照原则行动,事情必会顺利。违反原则行动,结果一定很惨。要做个条理分明的管理人员,最好把各种原理、原则放在身边,时刻自我提醒,以避开养成独断专行的习性。 1.经营管理原则 在经营企业时,要顾及民主性、合理性、职能化的推动、公司全体与各个职员间是否协调、公司与社会是否协调,则以下原则非常适用。 2.有关目标的原则 经营管理的目标不是支配,而是满足劳资双方为优先。所谓的满足是指处在某一时点下,从各个状况而言,双方都能同意的水准。也就是说,双方设定同意的目标。 3.命令一元化原则 在原则上,一位职员只接受一位上司的命令。为了避开复数命令造成混乱局面,这是绝对必要的。不过在特别条件下,可以打破这项原则。 4.分业与专业化原则 工作时应尽可能采纳分业制度及专业制度,若想使本原则与命令一元化原则不致发生冲突,可引入“指挥参谋组织”(line and staff)制度。 5.监督范围妥当化原则 它也称为“管理范围”(span of controle)。每个管理人员所管理的人数皆有一定限度。通常,作业员以 15~30 人为限,事务员以 6~8 人为限,企划方面以 2 或 3 人为限。不过,视情况而定,可弹性增减。 6.阶层短缩化原则 管理阶层愈短愈好。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