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category)是指消费者认为相关且可相互替代的一组特别商品或服务。依据 FBI Best Practices Definition 的定义,品类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CM)是“分销商和供应商合作,将品类视为策略性事业单位来经营的过程,通过制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制造更佳的经营绩效”。品类管理是把所经营的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把每一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果。目录品类管理的意义 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 品类管理的步骤 品类定义 品类角色 1. 品类评估 品类评分表 品类策略 1. 品类管理的意义 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品类管理的步骤品类定义品类角色 1. 品类评估 品类评分表品类策略 1. 品类战术 品类计划实施 1. 供货商替零售商实施品类管理的条件 执行品类管理的障碍 实施品类管理的效益 1. 制约品类管理进展的因素 解决品类管理问题的思路 品类管理的进展方向 1. 展开编辑本段品类管理的意义 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讨论, 以数据为基础, 对一个品类作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品类管理是 ECR 品类是一个战略经营单元(高效消费者回应〕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扩大需求,最大化店资源的主要手段。品类管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核心的零售管理。它涵盖了采购部和运作部的主要工作容,有些时候,还涉及到人事管理,如品类经理的设置。从实施的角度来讲,品类管理就是充分地利用数据进行更好的决策。 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品牌为供应商的经营核心,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以品牌营销为主,从商品的开发、订价到促销活动等,连销售状况分析及市场调查也都以品牌为中心;零售商的经营则是以其店铺的销售情况来决定商品组合及列摆设的调整。供应商及零售商都以品牌及店铺 为中心来决定其经营策略,在收集产品信息时难免会有所遗漏。品类管理则为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另一个经营方向,通过品类管理来主导经营活动必须要求零售商和 供应商密切合作,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甚或互相对立的情况,以追求更高利益的双赢局面。 在品类管理的经营模式下,零售商通过 POS 系统掌握消费者的购物情况,而由供应商收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并加以分析消费者对品类的需求后,再共同制定品类目标,如商品组合、存货管理、新商品开发及促销活动等。下表列出传统超市管理与实施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