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进校园”学习资料中华民族在自己的进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进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予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建设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宝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吸取中国传统精华推动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中有关“立志”、“畏”、“知耻”的论述,对当下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关系。 一、志在“立志” 树立廉政之风,应该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们不主唯意志论,也不主精神决定主义,然而人的行动总被意志决定。意志不会凭空产生,意志一旦树立,就会变成行动的方向与动力。意志有高远、平凡之分。有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种“关怀”将什么放在心中,耿耿以怀,成为意志高洁低庸的分界。 说:“我回忆起有一次在一位青年的家里,这位青年谈起要买肉的事,他在我面前把我的仆人叫来,同仆人讨论了半天买肉的事,才叫他去买了一小片肉。我心里非常不安,以后就不再和这位青年见面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只兴奋谈论大事情——中国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 在看来,关怀“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这样的人,意志高远,可与共大事,仅关怀个人的物质生活,将其放在生活追求的第一位置,这样的人连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 不能说,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自小读孔夫子的书,崇拜过曾国藩。他信任过一种理论,即“意志本源论”,意志与精神之间是对立同一的关系,一方面物质决定精神,一方面精神一旦决定,又反过来推动事物的进展变化,影响着生活、工作与行动,成为力量之泉。离开意志,人成为软骨动物,失去方向与动力。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是孔子对他学生曾参说的一番话。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