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现将部分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典型情况收集整理如下,供参阅。一、广东深圳:创新“证、房、卡”管住 1200 万流动人口深圳是我国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现有人口 1400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240 万人、流动人口 1200 万人。大量集聚的流动人口,在给深圳进展注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开地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外来”、“流动”,既是深圳社会管理的特点,更是难点。围绕着这个特点和难点,深圳市一直进行着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探究。1、以证管人,服务促进管理。坚持以居住证为抓手,突出服务功能,以服务来促进管理,构建落地化、动态化、精细化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于 2024 年 8 月全面推出居住证制度。从一张小小的居住证入手,建设了“1+3+N”信息化应用系统。即把流动人口的就业登记、居住证申办、居住登记三个信息采集入口为一体,使得流动人口信息与劳动就业和房屋租赁信息挂钩。几年来,深圳市在居住证管理制度上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居住证的服务功能、注重居住证的信息功能、注重居住证的有用功能。使居住证从本质上有别于过去的暂住证,同时也引导更多的流动人口主动办证,截至 2024 年 2月份,全市已办理居住证 1081 万张。 通过居住证“1+3+N”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了联网共享,系统掌握了办证人居住、就业、社保、计生、教育等 38 项基础信息,形成了“三合一”闭环式管理机制。 2、以房管人,管理模式创新。一是实行房屋编码制度,根据一户一码、统一编号的原则,对全市所有房屋设定了唯一的房屋编码,共采集房屋信息、设定房屋编码 67 万栋 887 万个,完成率 98%以上,并制作成电子地图,为“人屋对应”打实基础。二是实行了出租屋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房屋用途、设施状况和人员居住情况,将出租屋划分为多种类型,分别明确监管主体和管理责任,有些出租屋成为管理重点对象后,由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定期上门核查。推行“旅业式”、“物业式”、“单位自管式”、“散居包片式”、“院区围合式”五种出租屋管理模式。截至目前,深圳市已建立“旅业式”管理小区1087 个、“物业式”小区 2278 个,“单位自管式”小区 2292 个,参加流动人口管理的社会辅助力量达 4.6 万余人。目前,五种管理模式在深圳推广普及率已经高达 80%以上。出租屋发案率持续下降。 3、以卡管人,填补治安漏洞。在积极推动物业管理进社区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