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台湾企业公司治理特性分析报告文案

台湾企业公司治理特性分析报告文案_第1页
台湾企业公司治理特性分析报告文案_第2页
台湾企业公司治理特性分析报告文案_第3页
台湾企业公司治理特性的比较分析── 所有权结构的初步性探讨1涂一卿一、前言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美国管理学术界近年来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 Barclay & Holderness , 1989 ; Bergolf & Perotti , 1994 ;Charkham,1994;Hansmann,1996)。本世纪初,美国著名之能源交易商恩隆(Enron)及其委托处理会计业务;业务规模居全球首位,之安达信(Arthur & Andersen,简称 AA)会计事务所,所爆发财务报告隐匿、诈欺及通谋行为之种种丑闻,造成为数众多之股东、投资人,甚至是知名信用评等及投资咨询机构遭受巨额损失,促使美国证券管理会与司法部,将部份企业公司财务部与管理阶层移送司法侦查,而公司治理的议题再度受到重视并引发热烈地讨论。过去有关公司治理的议题探讨,在台湾的学术讨论领域中被视为是法律学的课题之一,主要着墨于公司法、证券交易法等相关法律条文的探讨。在管理学方面,虽然也多少触及此一议题,旦多属管理财务绩效部份,也就是着重董监事组成与公司财务绩效统计相关性的实证讨论。不管是法律学门或是管理学门,既有的讨论都或多或少提供了对于台湾企业公司治理特性了解的帮助。然而,或许是因为过于急促地想解决实务的问题,往往将其它地区的进展经验;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性的看法,直接套用在台湾本土经验的解释上。这种思考模式很可能产生两个问题,其一,对于所引用的1 本文部份内容与架构曾于 2024 年 10 月发表于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进展中心与东海大学社会系主办之「金融、技术与社会学术研讨会」。作者特别感谢评论人北京大学社会系刘世定教授提供宝贵意见,同时对于其它与会人员所提供意见也一并致谢。本文为国科会补助之项目讨论计划,共同主持人是私立中山医学大学共同科助理教授刘邦立,对于其在讨论过程的协助,谨此致谢。国科会讨论计划编号 NSC 89-2412-212-003。理论来源缺乏深刻的认识与反省。其二,对于所解释的经验现象往往造成┌削足适履┘的扭曲。基于此,本文的讨论将以公司治理的议题源起着手,企图经由议题的观点形成与社会经济背景的探讨,勾勒出公司治理作为一个议题建构的过程。接着,笔者将试图透过美国、日本、德国三个不同地区,所展现的不同股权结构,反省将美国公司治理模式视为唯一模式的谬误。最后,我们将提出对于台湾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特性的几点初步掌握,并进而提出有关台湾企业公司治理特性的诠释。二、公司治理议题的源起事实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