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人的书法艺术本质观

古人的书法艺术本质观_第1页
古人的书法艺术本质观_第2页
古人的书法艺术本质观_第3页
古人的书法艺术本质观 文章作者:陈伯玖 前言:这是本人所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借用这个自媒体平台发表于此,其目的有二:一是想请感兴趣的同道批判指正 ;二是想通过文章的切磋沟通,结识更多的书法理论讨论方面的朋友。真诚地希望能有感兴趣的朋友进行相互沟通学习。 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书法艺术孜孜以求,对书法艺术的本质问题也在不断地追问,可惜就是到了现在,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纵观中国书法各种理论观点,对书法艺术的本质问题尽管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但是,主要的观点还是集中在两种看法上面,一种是“道合自然说”,一种是“书为心画说”。这两种观点各从不同的角度对书法艺术的本质问题提出了看法,也都能对书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予以较好的说明,但在解释书法现象时,也都遇到一定的问题。至于这两种观点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书法理论史上似乎也没有完全说清楚,还有待后人进一步加以讨论。 为启迪来者,这里对这两种本质观,作些简要介绍。(一) 出现较早的,是书法艺术本质的“道合自然说”。 所谓“道合自然说”,就是认为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一种自然物象的表现,书法中的各种元素都要表现出自然物象的那种神韵,表现出自然物象的那种生命本征。 在古代的许多书法理论文献中,常常借用客观物象来比方书法元素的艺术特征。这种做法在中国的书法理论中非常普遍,也是中国书法理论的一大特色。这种做法在书界曾经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认为这种作法是其理论不够深刻的一种表现。其实不然,若对书法艺术进行深化讨论之后,将会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关于“道合自然”的说法,是中国书法理论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最早认识,它比“书为心画说”的出现要早。这种“道合自然”的认识,对后来书法实践和理论的进展,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道合自然说”的出现,应该说在东汉年间就算是已经出现了。崔瑗在其《草书势》中尽管没有说得那么明显,但是,他已经表明了这种意思。 崔瑗(77 年——142 年),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二年,卒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人,官至济北相。著名书法家,尤善章草,与其师杜度并称“崔杜”。他所撰写的《草书势》一文,是中国书法理论的开篇之作,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在该文中,崔瑗指出: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从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光临小店,本店以公文和教育为主,希望符合您的需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