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们来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艺术博物馆。该馆分为三个展厅,分别是:历史文化馆、陶瓷艺术馆、书画艺术馆。历史文化馆和陶瓷艺术馆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我校历史文化学院的文物陈列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进展,在我校有关老师的苦心经营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之下,我们的文物收藏逐渐丰富,藏品达 1500 件(组)。二零零六年九月份文物陈列室由原来的老校区搬到图书馆的西附楼,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这些藏品一言以蔽之“一砖、一瓦、一石头,商周甲骨、秦汉瓦当、明清瓷器”,下面我们将进入展厅具体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历史文化馆历史文化馆由一个历史通展和四个专题展(青铜器专题展、铜镜专题展、钱币专题展 、甲骨文专题展)组成。历史通展:我国历史悠久。适宜的温带气候、大河流域的肥沃土地孕育了古老而醇厚的中华民族。史前时代,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就有我们祖先生存的足迹:200 万年前的重庆巫山人、170 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距今 100 万年的陕西蓝田人。其中我国北京猿人的发现奠定了直立人在人类进展中的地位。大家看到的第一件展品便是北京猿人的复原头像: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 1043 立方厘米,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他们的头盖骨比现代人约厚一倍。从这件北京猿人复原头像上,我们可以看出:北京猿人眉嵴粗壮,向前突出,左右互相连接。颅顶正中有明显的矢状嵴,头骨后部有发达的枕骨圆枕。北京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颏。有扁而宽的鼻骨和颧骨,颧骨面朝前,这表明他们有宽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展,不断进步,开始从旧石器时代迈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主要有三个方面: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陶器的使用、定居生活的开始。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新石器时代人们制作的陶器。首先是这件形制独特的尖底瓶。尖底瓶:尖底瓶在当时人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学者们的讨论颇有争论。其中一个较为流行的看法是:尖底瓶是采纳重心原理的汲水器。其工作原理是: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尖底瓶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类型的遗址中,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之一。制作材质以泥质和陶制居多。其主要特点是:小口、长腹、尖底,但各文化遗址出土的器形略有差异。半坡人早期使用的尖底瓶颈短,腹鼓,口部剖面呈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