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近段时间来,质量保证部在要求各事业部与行政部室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过程中,遇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在识别与评价时广阔部门工作人员不知道识别与评价是为了什么?跟不知道如何去识别与评价。这样,势必会造成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上的错觉,进而带来识别评价以与开展控制方面的困惑。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确保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是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从以往、外部审核实践中接触到的大量信息来看,危险源辨识不充分,风险评价不准确是公司各事业部与行政部室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没有适当划分活动类型,未按本部门主要活动特性识别危险源;危险源识别不充分,有重要遗漏;只关注安全,忽视了职业健康方面的危险因素以与每个过程活动的危险因素;风险评价方法欠妥,不可容许风险确定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问题,仅供公司员工学习参考。一、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损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形式也很复杂,这给辨识危险源增加了难度。假如把危险源根据某种特性进行分类,无疑会给危险源辨识带来方便。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进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为第一类危险源;导致能量和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失效的各种因素为第二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第一类危险源受到约束或限制,能量和有害物质不会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约束和限制条件破坏、失效,例如设备故障,安全保险装置失灵,违章操作,超温、超压、超量等,就会发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两类危险源互相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除一类二类危险源之格外,还有常见的几种危险源分类方法:一是按能量分类。按能量可把危险源分为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因素)等七种类型危险源。二是按专业分类。危险源可分为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和爆炸类。三是按事故损害的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