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网研:信用与中国电子商务北京大学网络经济讨论中心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在一个面对面传统交易中尚缺乏信用与信任的制度环境里,基于互联网虚拟性的电子商务怎样解决网上交易的信用问题。进一步地,与网下传统交易信用相比,网上信用又有哪些特别的表现形式以及解决机制。 本文认为,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开放性对传统商业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网络技术本身也提供了很强的商业激励,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就是提供信用服务的商业模式。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网络外部性,而且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范围的扩大,使得不守信用的成本提高,有利于约束不讲信用的行为。互联网在遭遇不同商业模式、不同行业特性的电子商务中,其信用问题和信用机制的表现各有不同。本文以电子商务信用和传统交易信用的对比关系为维度,揭示并概括了目前中国电子商务信用的四种表现形式:“网上信用改进型”、“网下信用放大型”、“网上网下无关型”和“网上信用超越型”,并以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为例证,进一步剖析了电子商务信用的分类特征。通过与美国电子商务信用环境的比较,本文最后揭示了当前电子商务建设中法律、政府、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地位与角色。本文在案例调研的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比较全面地考察了互联网对交易信用的影响。讨论表明,互联网对信用的影响不仅在技术层面,更在制度层面。要认识信用与中国电子商务的关系,一不能脱离网下传统交易的信用特征,二不能脱离整体信用制度的约束。 一、引言 1、问题 当前全球电子商务进展不景气,中国亦是如此。但大多数人仍然信任电子商务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是进展道路是曲折的。这一点推断大概不会错,因为网络技术对经济活动带来的深刻影响已经不可逆转。问题在于即使技术上电子商务能够赢利,为什么实际交易中迟迟赚不到钱?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电子商务的交易,影响中国电子商务进展的路障有哪些?经济活动中的低信任度(福山,2001)无疑是困扰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共同路障,而互联网的出现,究竟给传统的交易信用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与传统商务的信用问题相比,作为互联网在商业中的集中体现形式——电子商务信用问题又有那些特别的表现形式,以及特别的信用设计机制?这正是本文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2、文献综述 随着急剧的社会变迁所引起的社会信任状况的剧变,“信任”与“信用”问题成了近来中国学术界日益重视的一个课题。各个领域的学者试图从经济学、经济学、心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