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讨论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进展,包装在商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在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领域,包装不仅发挥着保护与承载作用,更发挥着美化与宣传的功能,完美的包装设计就是最直观的广告宣传,能够更好地传递产品信息、吸引消费者,进而提高市场营销效果。基于此,市场经济对于包装设计人才必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包装设计人才的培育基地应切实结合当前商品经济进展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构建,以调整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局限,为包装设计人才的创新培育制造良好的氛围。 一、包装设计课程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第一,阶段性的课程设计。为构建长效人才培育机制,高校在包装设计课程结构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学期的教育培育目标,对课程进行筛选与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修读包装设计课程,不断积累包装设计理论知识,提高包装设计实践能力[1]。例如某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中,在第一阶段为学生安排了《包装结构与造型设计》《印刷材料与工艺》等课程,以引导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立体形态,以及不同印刷材料与工艺对包装造型的影响;在第二阶段安排了《包装设计》专业课程,夯实理论基础,并要求熟悉包装设计的美学理念,以及艺术性与有用性的平衡;第三阶段安排了《传统造型设计》《专题设计》等内容,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参加设计实践,并在专题项目中提高设计水平。第二,关联性的课程设计。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内容,其在基础课程学习中与其他设计课程存在着必要的关联性,因此,老师应利用课程设计与安排,为学生提供必修与选修课程,保证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实现对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而为包装设计能力的进展奠定基础。例如某校在包装设计关联课程设计中,一方面安排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创意、标志设计、字体与版式设计等先修课程,打好学生的艺术设计基础,然后将立体构成、插图、计算机绘图等作为必修课程融入到教学体系中来,以体现教学培育的层次性;另一方面老师还应该从宏观角度对课程进行适当延伸,拓宽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先修、必修课程的有效衔接,促进包装设计综合能力进展。第三,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复合型人才是现代人才培育的重要趋势,因此,在包装设计课程设计中,学校应兼顾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对选修课程进行选择与优化,打破学科的局限,将一些利于学生艺术设计综合能力进展的课程引入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