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一章 绪论根据讨论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经典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讨论容。① 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②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③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④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稳态和调节功能)。3. 生态学讨论的基本方法野外讨论:优点—直接观察,获得自然状态下的资料;缺点—不易重复 。实验讨论:优点——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的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缺点—实验条件往往与野外自 然状态下的条件有区别。数学模型讨论:优点—高度抽象,可讨论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缺点—与客观实际距离甚远,若应用不当,易产生错误。第二章 有机体与环境(1)2. 生物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生物的作用① 温度与生物生长:温度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参加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不同生物的三基点不同;在一定温度围,生物生长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外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植物和变温动物生长加速和减弱的交替,形成年轮;外温影响动物的生长规模。② 温度与生物发育:温度与生物发育最普遍的规律是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③ 温度与生物的繁殖和遗传性:植物春化,动物繁殖的早迟。④ 温度与生物分布:许多物种的分布围与温度区相关。(2)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① 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当温度低于临界(下限) 温度,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寒害和冻害。冻害原因:冰结晶使原生质破裂损坏胞和胞间的微细结构;溶剂水结冰,电解质浓度改变,引起细胞渗透压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脱水使蛋白质沉淀;代失调。② 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当温度超过临界(上限)温度,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如蛋白质变性、酶失活、破坏水份平衡、氧供应不足、神经系统麻痹等 。(3)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① 生物对低温的适应:保暖、抗冻--形态、生理 、行为的适应 ②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抗辐射、保水、散热--形态 、生理 、行为的适应4 如何使致死温度的测定可信度大。答:一般认为的致死温度是指,在一组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