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溪舞文化特性和艺术风格探究 摘要:前溪舞具有江南吴地文化的独特气质,歌舞双绝的艺术魅力令人惊叹。本文试图从各类历史文献、文学作品中寻找前溪舞的痕迹,以展现前溪舞的文化特性和艺术风格,为艺术再现前溪舞作些理论准备。 关键词:文化特性;艺术风格;前溪舞 前溪舞因其诞生于浙江湖州武康前溪之地而得名,是南朝清商乐舞的著名代表。前溪舞脱胎于吴地民间歌舞,后进入宫廷,在南北朝和唐朝时期流传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宋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于竞《大唐传》说“江南声伎,多自此出。所谓舞出前溪者也。”作为古代舞蹈中的珍宝,分析它、挖掘它、再现它,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前溪舞诞生和进展的文化因子分析 北京舞蹈学院孙颖教授提出,必须把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总体文化中去破解。从前溪舞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可以找到促成其形成和进展演变的文化因子。前溪舞的诞生,与沈充密切相关。沈充家族世居武康,是吴兴郡名门望族。《吴兴掌故》中提到:“沈氏在南朝门阀特盛,故习乐于溪上,其曲不但述林居之盛,而长夜之乐亦见焉然。”沈充虽是晋车骑将军,但同时擅长音乐,广蓄歌伎,常赋词作曲,在吴地民歌的启发和影响下,创制出一种吴声的新舞曲。此外,两晋南北朝实行“给舞伎”制度,前溪为南朝习乐场所,宫廷舞伎的很大一部分即由沈氏家族进献给宫廷王室,有力地促进了前溪歌舞的进展。随着东晋政权的南迁,清商乐传到了南方,促进了江南的地方乐舞《吴歌》和《西曲》的进展,产生了所谓南朝的“新声”。《旧唐书•音乐志》说:“永嘉之乱,五都沦覆。遗声旧制,散落江左。宋梁之间,南朝文物号为最盛,人谣国俗,亦世有新声。”当代《中国舞蹈词典》中《前溪舞》的条目释文为:“南朝舞名,属‘清商乐’《吴歌》类。”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风行,形成一股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的魏晋风流。这有力激发了六朝艺术中的“怡情”因素,舞蹈审美取向大胆弘扬爱情自由。沈充的《前溪曲》就说明了妇女逐渐冲破了旧礼教的束缚,体现了用情的热烈和忠贞。同时,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止,许多家庭男丁外出征战,造就了前溪曲盼君思君的内容。从前溪舞流传跨度来看,起源于南朝,在唐朝未年仍有流传,从文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说:“周郎陆弟为俦侣,对舞《前溪》歌《白纻》。”李咸用《江南曲》:“《白纻》不堪论古意,数花犹可醉《前溪》。”李咸用正是唐朝末年的著名诗人。有关《前溪舞》的消亡,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