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育学院2冯苹刻板印象与归因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刻板印象与其形成,掌握消除偏见的方法,能对社会行为进行归因,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有关刻板印象的知识教学要点:刻板印象的概念刻板印象形成偏见形成的原因如何消除偏见性别角色的形成归因理论归因偏差教学难点:刻板印象与其形成偏见形成的原因归因理论教学过程:一、刻板印象⒈ 刻板印象的概念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常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① 是对社会人群的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分类方式 ② 在同一社会文化或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一致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③ 它多与事实不符,甚至有的是错误的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⒉ 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① 知识欠缺直接接触,间接材料(电视)② 图式用预存的图式去评价和归类人比实际去认识人要容易得多。当记忆中有较强、组织较好的图式时,会选择性注意与之一致的信息和特征,而抛弃与之不一致的信息和特征,这种信息加工使记忆发生偏差,从而与预存印象一致的信息不断构成对他人的记忆,直接导致刻板印象形成。③ 类别化对人的印象是以对目标人的记忆为基础的。人的知觉和记忆是有限的,为减轻记忆负担,需要简化信息,对人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对某类人的预存印象,推论目标人的诸多人格特征。通过把个体纳入或与某一具有特定特征的群体联系,可帮助人快速组织和解释人和事。⒊ 刻板印象意义具有两面性① 刻板印象有助于简化社会认知活动,提供信息加工效率 。在低认知资源条件下,刻板印象为一致性信息提供概念流畅性、易化其理解(概念编码),从而节约下认知资源;同时,不一致性信息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会自动快速吸引人的注意力,节约下来的认知资源转向不一致性信息的加工(知觉编码)。②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便具有较高稳定性,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刻板印象是固定化的,使人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注意和回忆,从而很难随现实的变化而变化,阻碍看到新的现实、接受新的观点,进而导致偏见的产生。⒋ 性别刻板印象⑴ 性别角色与其形成性别角色(gender role)特定社会或群体根据人的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的形成:生理结构(体力)差异——社会分工不同——社会责任不同——人格倾向、社会地位不同——行为模式不同——社会角色分化。⑵ 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与其维持 性别刻板印象来源于性别角色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