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容。在“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 化学物质与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与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与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也是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后续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进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2、 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进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成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定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与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 Fe)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 主要容与特点本节着重介绍了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亚铁盐、铁盐),铜的化合物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的。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进展所需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本节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较多,如 Na2CO3、NaHCO3的性质,Fe3+的检验等采纳了科学探究的形式。二、新课程标准1、 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与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2、 通过金属与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育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3、 通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