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进展 摘要:创新体制机制,以生态创建为核心,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是广东省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以粤西北地区为例,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粤西北;农村生态环境;环境监测 粤西北区域涵盖了广东省连州、连南、连山和阳山等县市及韶关、肇庆两市的部分区域,总面积约 8630km2。这些地区多为省级贫困县。可持续化进展模式是促进当地经济进展的重要措施。根据广东省农村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相关内容,至 2024 年底,珠三角外围三市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全面覆盖。禽畜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也会得到强化。漂亮乡村建设,是推动粤西北地区农村特色产业进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举措。在坚持漂亮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监测、进展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为当地的可持续进展提供一定的支持[1]。 1 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的主要特点与类型 1.1 生态监测的主要特点。一般而言,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分散性、检测对象的对养性和监测系统的全面性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以粤西北地区为例,这一地区为南岭丘陵地带,生态环境与该系统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而应用于这一地区的环境监测体系涉及了动植物监测、物候监测、气象监测和森林监测等多项内容[1]。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是这一地区生态监测的主要影响因素[2]。下图所示的内容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流程:1.2 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类型。现阶段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有宏观环境监测形式和微观环境监测形式两方面组成。粤西北地区涵盖了粤西、粤北三个地级市,监控范围较为宽阔,因而这一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为宏观监测。生态调查技术、生态统计技术、生态制图手段、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是宏观环境监测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环境监测工作完成以后,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图件形式展示监测成果,进而在借助专业图件和自然地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地的宏观区域生态变化进行分析。针对广东省当前实施的漂亮乡村建设工作,乡村综合环境治理工作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结合,成为衡量粤西北农村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 2 粤西北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和相关指标 2.1 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建构。选择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敏感性原则和代表性原则是粤西北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求人们选取一些具有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