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和实行党政部门及干部帮扶企业制度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民营企业在全县经济结构中占有了主导地位。目前 XX 县区民营企业已达到 5366家,其中注册资金在 500 万元以上 9 家、100 万元以上 32 家。为使这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XX 县区委政府建立并实行了“县级领导、县直党政部门及干部帮扶企业工作制度”,运行半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此进行了专题调查。一、起因、内容及措施XX 县区建立和实行帮扶企业制度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因素。一是由于全县企业改制动手早,到去年底全县已有 99%的国有企业完成了改制和转型,客观地讲改制后的企业急需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二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来,全县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显示出良好的进展势头,在某种程度上讲它们的进展急需政府的扶持和法律规范。三是由于地域、环境、历史诸多因素的制约,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品牌”,欲使其做大做强,需要政府进一步引导扶持。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企业处于一种“自我经营、自我管理”的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对上级政策及一些相关信息掌握不够;同样政府机关对政企分开后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情况缺乏深层次的了解,二者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或对接。同时从培育锻炼干部的角度考虑,党政机关干部素养不低,但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懂得不多,缺乏学习锻炼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因此建立和实行县直部门帮扶企业制度不仅是客观所需,而且也有利于引导企业更好地进展、有利于在实践中培育锻炼干部、有利于推动全县经济的跨越式进展。基于上述考虑,县委政府决定建立并实行“县级领导、县直党政部门及干部帮扶企业工作制度”。通过调查筛选,从 5366 家企业中将进展潜力较大的 90 家企业确定为重点帮扶对象,由 29 名县级领导和 70 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重点在办实事、谋路子、解难题、跑项目、引人才、引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规定不论是县级领导还是单位一包三年,“一把手”负总责,帮扶工作队抓落实,直到包出成效。为使帮扶企业制度落实到位,不走过场,县委明确提出了帮扶企业“服务无条件、帮忙不添乱”的总体思路,制定并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度、到岗督查制度,年终考核制度,月报表、季调度制度,出台了《县直单位帮扶企业考核办法》,细化了引项目、办实事、提建议、定规划等 17 项内容的计分标准。确定由县委组织部具体负责抓落实,并建立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