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题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讨论报告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讨论报告随着社会的进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社会人们注意的热点。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如今的工业化社会中,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急剧变化,导致普遍存在的独生子女的学习、就业竞争压力增大,致使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时常因不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而遇到许多挫折和困扰,以至产生紧、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成长,因此,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已迫在眉睫。现将讨论情况报告如下:一、确立课题我对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1、厌学。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可是利用学习适应性测验,结果表明: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54%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20%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尚有 10%左右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验中,40%的老师、家长认为学生(孩子)“课堂讨论或与家长谈论学习问题时不感兴趣”、“一提起学习即心烦意乱”。 2、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的小学生情绪紧。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考试焦虑同时又辐射产生了小学生对人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3、冷漠。看电视遇到难过、感人的情节,中段学生有 41%,高段有 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4、孤僻。通过走访班主任与随机调查,发现 3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欢乐,其中 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5、自卑。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与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6、敌对。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判、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老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面对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提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讨论”这一实验课题。二、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是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与不够,方法较简单。而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