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复习提要 (教材《公共关系学新论——组织形象管理》袁传荣 宋林飞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进展 “公共关系”一词出现于上世纪初的美国。简称“PR”或“公关”。 1978 年在墨西哥城召开了世界公共关系大会。 公共关系学是讨论公共关系存在和进展的一般规律及管理功能的科学。是关于传播、建立、维持良好组织形象的一门科学。因此,公共关系学也可称为“组织形象学”。 公共关系实务:具体的公共关系工作或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叫公共关系实务。或者说,某一组织公共关系是具体实施和进行过程,就是公共关系实务。 公关的 3 个领域:政府公关、企业公关、非营利组织公关。 公共关系的定义和要点: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运用科学的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同公众建立起来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的依存关系。我们将这种关系和为建立这种关系而展开的活动,统称为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功能,它通过执行一连串有计划的行动,在公众中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以取得公众的了解、信任和支持,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这个定义的要点: (1)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主导作用。 (2)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分组织公众,即一切与该组织有关的其它社会组织;群体公众,即因与组织有关的某一共同问题而形成的一群人;个体公众,即与该组织有关联的个人。 (3)传播媒介与沟通手段——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沟通的途径、方式。传播媒介指报刊、电视、广播。沟通手段指各种具体沟通方式,如对话、会议、各类活动等等。 (4)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的依存关系——公共关系的本质。了解是指舆论的和谐,信任是指理解与谅解,支持是指利益一致而引起的行为倾向的一致。 公共关系的对象及其特点 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公众主要指这样一些社会群体,这些群体的共同利益为某一个组织的政策和行动所影响;反过来,这些群体的行动和意见也会影响这个组织。 公关工作,归根到底是要处理好一个组织面临的各种公众关系。 公众的特点: (1)任何组织的公众,都分为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 (2)公众的形成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比如有经济的、政治的、公益的、互利的。不同性质的组织有着不同的公众。 (3)公众有轻重主次之分。首要公众,与组织关系密切,对组织的影响举足轻重;还有次要公众、边缘公众。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是可以转换的。 (4)除了有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