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案例分析姓名申思性别女出生日期1990.01.06民族汉学历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政治面貌团员派出单位河北大学毕业院校河北大学任期15 年 3 月 —16 年 1 月赴任国家韩国赴任学校韩国全罗南道海南西小学*案例类型教学——课堂管理背景我在韩国全罗南道海南郡三所公立小学教中文。主校汉语学习不是很重视,学生选择汉语课后课的人不多。基本是零基础。玉泉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全部要学习汉语。有一定汉语基础,课堂常有有班主任听课,是大课。右水营小学则是和搭档老师一起授课。我主讲,她协助我。刚开始来的时候,我试着用北语小班试讲的模式用于每一所学校,可是因为情况差异很大,并不奏效。问题我的主校每节课最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十个孩子,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个。而且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一、二年级,孩子们太小,汉语和英语都完全不懂。所以上课十分吃力。另外一所学校玉泉小学,三四五年级每个班都上课,有班主任帮助维持秩序,学生们学习汉语也比较有兴趣,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因为已经学过两年汉语会一点点了,所以开始出现厌倦的情况。右水营有搭档一起,所以相对轻松,但是由于是课后课,所以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学生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课堂上要照顾到基础较弱的学生。解决方法讲了几节课之后,我发现在北语培训小班试讲的那种模式并不适用我现在的教学环境。主校和副校的情况不同也不能生搬硬套。所以我改变了方法。主校的学生太少,游戏主要是一个人一组,节奏歌和单词每个人都能点到,而且从拼音教起,同时常常让他们练习写汉字,相对于副校,更注重趣味性。增加了游戏和唱歌。副校的游戏和主校有所不同,选择了适合人多玩的游戏。唱歌或者回答选择每组的代表。每次选出表现好的同学代表发奖品,增加学生积极性。练习写的时间相对主校少一点,更多的让同学分组对话。掌握了学生汉语水平之后,改变了学习的进度。增加了更多的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反思没有固定的教学套路。针对每一个课堂,每一种环境,都需要老师仔细总结,有的时候教学方法甚至是具体针对到每个人。不能把脑袋里的知识生搬硬套。常常反思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有趣味,是学生能够乐于学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