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

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_第1页
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_第2页
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_第3页
第 1 页/共9 页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今天,我非常高兴地来到文学殿堂,在这里就鲁迅的《野草》这部作品与大家交流,我分 3 个问题讲:一、《野草》的产生;二、《野草》的生命哲学;三、《野草》的象征艺术。一、《野草》的产生薄薄的一本散文诗集《野草》,是鲁迅先生送给中国新文学的一份厚重的礼物。《野草》在文学界始终被认为是鲁迅创作中一部最美的作品。它有如《呐喊》、《彷徨》那些叙事书写作品所没有的幽深性、神秘性和永久性,它在整体上有一种难以破解而又可以永远引人沉思的艺术美的魅力。对《野草》从 20 世纪二十年代最初产生的零散浮泛的感言,到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众说纷纭的理论诠释,人们都可以做言无不尽的论说,而又觉得言犹未尽。一些难懂的晦涩篇章和抒情的意象、语言,至今很难做出无可辩驳的解释。但有一点却是大家公认的:到现在很难有人敢言,我已经把一本《野草》都说清楚了。可以这样说,《野草》已经成为鲁迅全部文学创作中留给后人的一个世纪性的“文学猜想”。《野草》一共有 24 篇散文诗,最早发表的《秋夜》写于 1924 年 9 月15 日,最后一篇《一觉》写于 1926 年 4 月 10 日,前后历经一年零七个月。1927 年 4 月 26 日,在作品结集出版之时,鲁迅又写了代序言的《题词》。前 23 篇,都是写在北洋军阀黑暗势力笼罩下的北京,《题词》是写在国民党实行“清党”、对革命进行大屠杀、十分恐怖的广州。写作时间和环境,虽然有所不同,而作者的心境和思想、艺术手法,却大体是一致的。《野草》于 1927 年 7 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五年后,鲁迅曾经这样第 2 页/共9 页说明自己写作《野草》时孤独寂寞而又不断求索的心境:“后来《新青年》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哪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自述,包含了关于自己的《野草》、《彷徨》与他那时“荷戟独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