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元杂剧的文化策略

元杂剧的文化策略_第1页
元杂剧的文化策略_第2页
元杂剧的文化策略_第3页
元杂剧的文化策略 本文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元杂剧中的意象既不同于诗、词等抒情形式的意象,也不同于绘画等造型艺术的意象,它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意象创作。王国维评价元杂剧:“元杂剧之为一代之绝作,元人未之知也”,“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3]”意象语言是形象性语言的一种特别类型。在元杂剧的创作中,中国文学传统所拥有的一切诗歌手法,如简单意象、复杂意象、象征、对仗、用典等等,无不得到了巧妙的运用,给许多剧作增添了丰富的肌质。意象语言可用来制造气氛、抒写感情、刻画人物和强化主题。本文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之下,通过对元杂剧的三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寻文化意象的英译策略。 文化意象之一:宫调、曲牌英译宫调就是调式,每一个宫调都有它的音律风格,类似于今日乐曲的 C 大调、D 小调等;每个曲调又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4]。元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宫调、曲牌是中国戏曲文化特点最集中的体现,因此,在向外介绍元杂剧,乃至中国古典戏曲文化之时,对元杂剧宫调、曲牌的译介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元杂剧宫调、曲牌英译现状,其英译策略主要是“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本文选取了元杂剧宫调、曲牌的不同译本[4]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其英译策略。原文:[正宫•端正好]杨宪益:略译佚名:singsfirstlyric 原文:[调笑令]许渊冲:thetuneofSongofFlirtation 奚如谷:“TiaoxiaoLing”原文:[ 小 桃 红 ] 许 渊 冲 : thetuneofRedPeachBlossoms: 奚 如 谷 :“XiaotaoHong”[端正好]基本上是元杂剧的专用曲牌,而[正宫]有着惆怅、雄壮的感情基调。[正宫•端正好]是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时唱词的宫调、曲牌。杨氏对其实行略译法,显然忽略了这一文化意象的文化内涵,违反了文化翻译观强调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的要求。法国籍犹太汉学家儒莲(茹理安)认识到了“曲”在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意义,曾经反对马若瑟将戏曲中的曲词删去不译。佚名将其处理为“第一唱段”,“第二唱段”,通过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元杂剧特有的文化意象转换成了接近于目的语读者认同的译文,虽然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但是,这样却造成了原文文化意象的失落。许氏翻译宫调、曲牌皆采纳意译法,更加倾向文化翻译观“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尽可能保留了原文文化意象的形象,达到了传播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