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融入德育教学机制创新 摘要:在当今中国社会,儒家德育思想依旧具有相当的高度,例如在我国高校德育教育中它就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指引与启发作用,帮助高校德育教育实现自我突破。文章提炼了儒家德育思想中的“人本思想”内涵,希望我国高校德育教育能够领悟人本思想精神与高校德育结合的必定选择属性,深化探究高校德育结合儒家人本德育思想创新进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德育;儒家德育思想;人本教育;必定选择;机制创新途径 在中国儒家政治哲学思想中就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要思想,它就是当前人们所说的“人本思想”的基本雏形。儒家思想就强调“要以人为本位之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注重人性,崇尚理性,坚持仁义良知之说,引天理人性。”儒家这一思想就主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注重人文教化、道德理念的重要思想。而在当今社会,新素养教育背景下的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也追求以人为本,当代教育就正在挖掘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丰富内蕴,希望提倡“以人为本”以服务于当今社会,争取通过先人优秀思想理念培育能够复兴伟大中国梦的自由、全面进展高素养人才。 1 儒家德育思想中“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 儒家德育思想传诵千年,其中以“人本思想”颇为著名。人本思想即是对人首要地位与价值的肯定,也是基于哲学理念上的“人”、“神”、“物”相对应思想。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强调人权,反对神权,所以在《论语•雍也》中就有“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它所表达的用意就是应该将人的生命和现实中的人事都置于首位,强调依靠人自身的力量来解决人世间的所有问题,而并非依靠诉诸鬼神等等超自然力量。所以说儒家就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思想,特别强调人高于万物的固有价值。所以总结来讲,人本思想中的本就是指对人生命、情感、本能、意志和人格价值的尊重,将人作为是世界本真与最高的存在,全面肯定人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这种人本思想被上升到人道德主体意识的高度,希望培育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即“德性基于人性,发乎人之内心”。道德的根源应该在人与生俱来的道德主体精神与力量上,这种道德主体力量提倡人本思想个性的萌发,所以它尊重人的个性,希望在当前的高等德育教育中提倡个性、尊重人性、完善品性、唤起学生作为被教育主体的个人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在人本德育教育中寻找到自己的个性才能进展之路。 2 儒家人本思想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