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讨论 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不断进展,其健康、持续进展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信贷资产证券化流动性问题随之凸显,找到提高流动性的有效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流动性层次划分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打包信贷资产并建立资产池,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使得原本缺乏即期流动性的信贷资产流动性大大提升,从而发行相应的有价证券。在这个过程中,核心问题是流动性,信贷资产证券化使得原有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发起人正是通过这种转化流动性的途径实现融资目的。产生流动性的环节分别是资产转让、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资产的流动性强弱也取决于这三个层次流动性的共同影响。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流动性困境分析 自从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以来,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进展势头迅猛。但是,其流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相对于债券市场的其他产品而言,其二级市场缺乏深度,流动性很低,归因于两个方面:首先,市场体系发育尚未成熟。主体结构多元化、空间层次多极化、客体组成多样化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表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较小。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整个银行间债券整体市场的占有率较低,同时,证券存量也很小,导致在短时间内实现提高流动性的目标非常困难。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和基础资产不能一概而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必须进行认真区分,这也会对流动性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产物,投资者对其认知度低,没有形成市场认可的公允价格,致使其在银行间市场上不能顺利进行抵押、质押回购。第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基础资产类型上缺乏多样性。第三,投资者结构比较单一。投资主力军仍然是商业银行。其次,尚不存在相对完善的配套法制机制。第一,缺乏健全的配套制度。我国相应的基础法规制度建设仍然较为滞后,没有建立系统化的法制框架,难以有效法律规范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市场主体行为约束等方面的行为。第二,多头监管问题亟待协调。对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而言,多个金融监管部门依照自身的监管职责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割裂了其全流程监管,使得其产品审批、发行等方面的难度大大增加,并且降低了监管效率。第三,风控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监管在技术层面上相对落后,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