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经营乱象及监管对策分析 以普通食品代替保健食品功能。一些保健食品企业利用现行的法规打“擦边球”,以“似药非药”、“似食非食”等用语,混淆消费者的视听。由于普通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标识未有足够的认识,很难辨别真伪。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侵害了正规保健食品企业的利益,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销售对象特定。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常常在社区以免费体检、免费量血压等活动、邀请离退休人员参加,借机询问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然后进一步加强联系。当老人留下电话后,不时会接到以晚辈甚至“儿女”自称的推销员的问候电话,通过接触,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关怀之余推销保健食品。另外,还将保健食品促销活动向城郊、偏僻居民小区以及偏远乡镇农村转移,专门针对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人年消费者推销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的保健食品,有的针对肥胖人群(特别是中年妇女)销售减肥产品。这些消费者求医心切,法律意识淡薄,上当受骗后维权意识不强。反调查能力加强。促销人员多以口头演讲为主进行促销,一旦发现可疑人员进入促销现场立即停止演讲。有时跟执法人员打游击,故意在早上 8 点以前或下午 5 点以后进行促销,这对取证查办带来一定难度。促销活动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通常前期以宣传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不销售产品,等消费者信以为真后择日上门销售,售后便人间蒸发,极难控制,较易引起群体性投诉隐患。单品种保健食品经营存在上述乱象,究其原因,一是该行业存在多、小、散、乱的状况,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仅仅是明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相关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至今未出台,各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管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 尽快完善法规。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我国保健食品监管的相关法规条例。不但要法律规范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经营过程,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的市场准入(退出)、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坚持以整顿和法律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流通秩序为主线,以完善保健食品监管制度建设、严格保健食品经营许可、强化日常监管力度、深化开展保健食品市场专项整治等多项有效措施,积极整顿和法律规范保健食品市场流通秩序。加强保健食品从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