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课程大纲中华文化以五千年文明为载体,是世界最宝贵的宝藏之一。中国文化的学习不是单薄的汉语言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甚至传统节日、节气,族服饰、生活习俗等。我们传统文化设置从生活出发,让课程与生活发生联系。本学期课程包括:节气、传统节日、茶道(观察、动手为主的课程,为调和节气等讲精神的文化授型课程)、传统礼仪四部分,渗透传统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和忠孝观念,铸就中华灵魂。以往课程作品展示:第一周:中元——地狱救母亲中关节习俗介绍,学习佛教知识第二周:中秋——后羿&嫦娥中秋节传说、习俗、诗词介绍,中秋节主题绘画创作第三周:茶道初识茶的来源和种类第四周:寒露引入节气,节气的由来作用和寒露节第五周:重阳——赏菊诗词会重阳节传说(费长房奇遇葫芦仙)、习俗、诗词介绍第六周:霜降霜降节和古代农耕第七周:茶道礼仪品茶故事,茶道礼仪视频,感受茶道之美第八周:礼仪延伸古代嫁娶礼仪、私塾礼仪了解第九周:寒衣&冬至寒衣节、冬至的由来与习俗,“雪”主题绘画创作教案展示:课 题 重阳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与重阳节相关的知识与故事——起源进展、传说、特点与习俗、诗词等能力目标提高和加深学生对于节日容的认识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兴趣以与对节日传说的情感涵和价值观的思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重阳节背后所蕴含的古代精神文化教学难点提高学生通过古代传说、古代习俗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能力教学准备PPT(文字资料、图片)、故事短视频课 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课授课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容组织教学与导入一、重阳节简介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战国形成,唐代确定,沿袭至今。二、重阳节起源在古代的阴阳观念中,九被视作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月与日都逢至阳之数,因此人们称这一天为重阳,也叫重九。至于重阳节诸多习俗的来历,有人认为起源于祭祀星辰的活动,也有人认为和古代的丰收习俗有关。重阳节进展到我们今日这个样子,其中也经历了很多的演变。(一)先之前: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汉代起,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二)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