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案例分析姓名刘思诗性别女出生日期1991.10.15民族汉学历本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政治面貌群众派出单位辽 宁 省 教 育厅毕业院校沈阳师范大学任期15 年 3 月 —16 年 2 月赴任国家韩国赴任学校东豆川外国语高中*案例类型教学——课堂技巧、课堂方法背景我在韩国京畿道的一所公立外国语高中教汉语。外国语高中是韩国的重点高中,校风十分严谨,对学生的管理很严格。外高有四个班学习汉语,两个中英班,两个英中班。中英班第一外语是汉语,英中班第一外语是英语,第二外语是汉语。我教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其中中英班的汉语水平几乎可以达到中级,汉语基础很好。而英中班大概是初级以上中级以下的水平。在学习态度上,英中班更好,更积极,倒是中英班让我比较头疼。中英班的课堂气氛不好调动,感觉学什么都没有精神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中英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首先中文班应该对汉语更有兴趣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汉语班的上课气氛比较沉闷,让他们说不爱说,让他们读,不爱读。上课时还有很多睡觉的。经过和英中班的对比,我发现也是学生的自身性格不同。英语班的学生性格更开朗,活泼些。但是也确实跟学生的汉语水平、课时、老师的上课方式有关。还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外高的汉语班多是汉语水平不同的混合班。因为外高会招汉语特长生,水平可以达到 hsk6 级。除了特长生,其他学生的汉语水平也不统一,比如有一些从小学或者初中就开始接触汉语、学习汉语的;还有一些是从高中才开始学汉语的;还有一些在中国生活过。一个汉语班有好、中、差三中水平的学生。但这些不同水平的学生要由同一个老师给他们上课,学习同一本教材,进行同样的考试。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程度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很无聊,学不到知识。程度差的觉得内容很难,不好理解。这样使得课堂气氛不活跃,只有在中间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两边的同学不是睡觉,就是说话。解决方法针对这个问题,韩国搭档老师也很是头疼。就此问题,我想出了一些活动,主要采纳的是任务型教学法。因为程度好的学生想通过活动来发挥自己汉语的优势,找到成就感;程度差的学生对于一些竞争性的活动不是很喜爱,因为他们做的不是很好,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损害,导致没有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会在课上给学生任务,然后分组进行。我会给学生分组,每组都有好中差这三种水平的学生。让每组好的学生当组长。任务是看着电视屏幕读课文。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自己的组员进行纠音,纠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