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险业务结构优化升级分析论文 一、失衡的业务结构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国内中资产险公司,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国有公司,受多年传统的经营方式的惯性影响,业务结构不适应市场进展的矛盾已突出地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 1.业务老化,产品结构比例不科学。目前,在各产险公司开办的业务中,仍然是几种老产品,有的险种条款已十多年,不适应用户需求,陈旧的产品与活跃的市场极不相称。在业务结构上,车险比例过高,财产险、货运输、责任险及其它业务比例过低的问题十分严重。据统计,2000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系统车险业务比例已超过总体业务比例的 60%,而市场化程度高的企财险及其它各分散性业务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业务种类相对集中,对单项业务的依赖性过高,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整体业务的进展。一些公司出现了车险增业务上、车险减业务降的危机状态,这种整体业务进展系车险业务于一身的格局,有很多弊端。 2,业务畸形进展。车险、企财险附加机损险所占业务比重较大,不仅造成了展业的依赖性,而且给调整业务结构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风险相对集中,影响了经营质量。据统计,2000 年,全国人保系统车辆险的赔付率达 55.66%,机损险的赔付率则更高。较高的赔付率影响了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3.产品创新的缓慢性。由于受管理水平、政策条件、专业素养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还没有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产品开发滞后于市场需求,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到来、科技迅速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情况下,产品更新难以走在市场的前面,不能及时制造出适应市场进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且获利空间较大的保险新产品。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动,不加速保险产品的创新,将难以应对国际强手的挑战。 二、科学合理地调整优化业务结构 1.建立新产品创新机制,丰富保险产品市场。一是进行深化的市场调查,组织力量有重点地开发新产品,更新替代滞销产品。保险产品只有根据市场经济进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不断除旧布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财产险产品的创新,应集中高素养的业务人员和技术力量有计划地开发全国性产品(险种),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制造性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险种)。形成全国性与地方性产品并存,老产品改造、附加险、特别约定和新产品并举,集中性业务与分散性业务并行的市场格局,以加速业务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二是保险公司与金融保险院校及科研部门密切合作,开发...